疫苗接种疑问多,洛阳疾控专家详细解答
今天是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对于疫苗,尤其是儿童接种疫苗,不少人存在认识误区。针对相关问题,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田鹏,为您一一答疑。
我市居民接种的非免疫规划(自费)疫苗,主要是流感疫苗、水痘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轮状病毒疫苗、EV71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其中,我市接种量最高的自费疫苗为流感疫苗,今年2月至3月累计接种超过3.7万剂,是2019年同期的70多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田鹏说,免费疫苗接种量下降,主因是近年新生儿数量下降,而自费疫苗接种量提升,这和广大市民健康观念的提升有关。不过,仍有相当多的居民尤其是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存在认识误区。
误区一 接种疫苗会影响儿童自身免疫力
田鹏说,研究表明,婴儿自出生起,其免疫系统就足以安全有效地应付疫苗挑战。疫苗不会影响儿童自身免疫力(有接种疫苗禁忌症者除外),反而会增强儿童防范严重疾病的能力。
误区二 接种疫苗后100%不会生病
田鹏表示,接种疫苗可以使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但所有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此外,少数接种者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疫苗后免疫失败。
误区三 做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就能远离疾病,没必要接种疫苗
田鹏说,改善个人卫生并使用洁净饮用水,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不被传染病侵害,但无论环境多么清洁,许多传染病依然能够传播。
如果不接种疫苗,一些已经不常见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和麻疹,会很快重新出现。停止免疫接种计划,接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会卷土重来。
误区四 疫苗有副作用,危害人体健康
田鹏说,疫苗的安全性是卫生部门监控的重要内容,很多国家都设有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为疫苗接种安全保驾护航。
总体来说,疫苗非常安全。公众对疫苗的大多数反应,如胳膊酸痛或轻度发热,通常都是轻微和暂时的。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极为罕见。疫苗预防因疾病产生严重危害的概率,要远大于疫苗自身危害的概率。疫苗所带来的益处也远远大于其风险。
误区五 儿童一次接种多种疫苗风险加大
科学证据表明,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下,同时接种多种疫苗不会对儿童的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反应。
田鹏说,在常规情况下,儿童每天接触数百种异物,这些异物都能诱发免疫反应。一名儿童因患普通感冒或咽喉痛而接触到的抗原数量,远远超过通过疫苗接种所接触的抗原数量。一次接种多种疫苗的好处是可以少去医院,从而节省时间和花费,并按程序完成推荐疫苗接种。
误区六 通过疾病获得免疫比通过疫苗获得好
田鹏介绍,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疾病产生的免疫类似,但接种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接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
相比之下,通过感染疾病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代价,如风疹会导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癌,麻疹则能导致死亡。
误区七 部分疫苗会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
田鹏说,疫苗的使用与婴儿猝死之间并不存在因果联系,但接种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的联合疫苗和接种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的时间正是婴儿可能出现猝死综合征(SIDS)的时期。换言之,婴儿猝死综合征高发期与接种上述疫苗多在同一时段,即便没有接种疫苗,婴儿也可能死亡。上述疫苗所预防的四种疾病都是致命性的,婴儿如不接种疫苗,就会面临产生严重疾病和死亡等情况的更大风险。
误区八 自费疫苗没必要接种
自费疫苗是免疫规划疫苗的有效补充,预防的也是常见疾病,如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有些自费疫苗在一些国家已经被列入免疫规划疫苗。
“接种自费疫苗时,我们可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推荐,在知情、自愿、自费、按需、科学的原则下选择。”田鹏说,如果儿童机体抵抗力较低,平时易患病,经济条件允许,孩子又没有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在流感季节来临前应选择接种流感疫苗。有计划地安排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这都是抵抗婴幼儿相关疾病的有效预防手段。(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王博东 通讯员 李海军)